[摘要] 目的 研究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54例经过病理科明确诊断为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以评价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原因。结果 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在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颈息肉、节育器移位、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结核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方面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83.33%、84.21%、81.25%、50.00%。宫腔镜诊断结果总符合率为91.34%。该次研究254例患者常见出血原因为内膜息肉16.93%(43/254),子宫内膜炎11.02%(28/254)、黏膜下肌瘤10.24%(26/254)、子宫内膜癌8.27%(21/254),子宫内膜增殖症7.09%(18/254),置环异常7.09%(18/254)、宫内残留15.75%(40/254)、剩下患者由节育器断裂、移位、宫内清理不彻底等原因导致。结论 子宫异常出血原因主要包括内膜息肉、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癌、黏膜下肌瘤,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55-02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宫腔镜作为内镜外科的重要分支,在子宫内病变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诱因为子宫内膜疾病,例如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等,同时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因为内分泌失调、节育器错位从而导致出血。子宫异常出血临床表现多样化,部分患者病理特征明显故诊断难度较低,但部分患者依靠妇科超声、盆腔核磁等常规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诊刮术前若无法明确病因,则可将其归类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但临床诊断与刮宫病理诊断仍可能存在差异[1]。而借助宫腔镜不仅能够了解宫腔镜内病变外观及部位,还可直视完成取材,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2]。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电切手术切除病灶取代子宫切除手术可缓解手术痛苦以及高额的手术费用。该次研究围绕2011年2月—2014年1月期间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中的诊断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254例闭病理科确诊为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85岁,平均(54.37±5.10)岁。临床表现包括子宫异常出血、月经量过多等,严重可出现继发性闭经。术前患者均接受常规B超检查,宫内占位病变142例,子宫内膜增厚70例,未见异常42例,排除内科疾病导致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生殖器感染、宫腔镜检查禁忌等患者。月经干净3~7 d,无同房史,利用阴道消炎栓清理阴道,流血患者给予止血治疗,缓解阴道流血症状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宫颈口较紧患者将米索前列醇片放入阴道口。将上述患者分为绝经后出血组(107例)、月经不规律组(85例)、妊娠相关组(62例)。 1.2 方法 电子宫腔镜为德国诺道夫公司制造,5%葡萄糖注射液为膨宫介质,压力10~20 kPa,月经干净后3~7 d开始宫腔镜检查,排空膀胱,取截石位,通过宫颈钳夹持宫颈,以探针了解宫颈深度与宫颈方向。将灌流管内气体排空后,将膨宫液注入宫腔内,后将宫腔镜缓慢插入,将宫腔镜内血液冲洗干净,对液体流量进行调整,使宫腔内压力满足标准,扩展宫腔后可观测到宫颈管与宫腔,将可疑处抽取活组织标本送检,后行诊刮术,将刮出标本送至病理科检查,平均手术时间约为15 min,部分患者可直接依靠宫腔镜引导进行治疗。 2 结果 2.1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度比较 |